一水护田将绿绕下一句
前后全句子:
一水护田将绿绕,两山排闼送青来。
[出自] 北宋 王安石 《书湖阴先生壁》
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中绕的意思?
意思是: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,并且环绕着农田;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。
“一水”“两山”的拟人化,既以自然景物的特征为基础,又与具体的生活内容相吻合,以拟人、对偶写出青山绿水的幽美环境,寄予了作者闲适恬静的心情,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。
1、一水护田将绿绕,两山排闼送青来翻译:
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,并且环绕着农田;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。
2、原文:《书湖阴先生壁》
【作者】王安石 【朝代】宋
茅檐长扫净无苔,花木成畦手自栽。
一水护田将绿绕,两山排闼送青来。
3、翻译:
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,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。花草树木成行成垄,都是主人亲手栽种。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,并且环绕着农田;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。
一水护田将绿绕的典故?
护田:出自汉代统一西域,在西域开荒屯田,派兵护卫的典故。
排闼:出自汉代樊哙大胆开门探望病种刘邦的典故。
一、“护田”解析:
释义:指护卫、环绕着园田。
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·西域传序》
原文:汉代西域置屯田,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。
译文:汉代统一西域,在西域开荒屯田,派代表朝廷处理西域事务,兼司屯田的官兵护卫。
二、“排闼”解析:
释义:开门。
出处:《史记·樊郦滕灌列传》
原文:高祖尝病甚,恶见人,卧禁中,诏户者无得入羣臣。羣臣绛灌等莫敢入。十馀日,哙乃排闼。译文:汉高祖刘邦曾经大病,厌恶见人,躺我在房中,守门的人禁止群臣进入。群臣、灌婴、周勃等都不能进入。十多天后,樊哙大胆开门闯入。
三、“一水护田将绿绕,两山排闼送青来”解析:
出处:宋 王安石 《书湖阴先生壁》
原文:茅檐长扫净无苔,花木成畦手自栽。一水护田将绿绕,两山排闼送青来。
译文: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,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。花草树木成行成垄,都是主人亲手栽种。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,将绿苗紧紧环绕;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。
一水护田将绿绕 出自那里
书湖阴先生壁
茅檐常扫净无苔,花木成畦手自栽。
一水护田将绿绕,两山排闼送青来。
王安石(1021-1086),字介甫,号半山老人,北宋大琡家,当过宰相,在褆宗皇帝支持下实行过改革,历史上叫做“王安石变法”。王安石又是文学家,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。他十分注重修辞,据说,他的名句“春风又绿江南岸”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“绿”字,千百年来传为美谈。
①湖阴先生——杨德逢,王安石在金陵(南京)的邻居。
②长——同“常”,经常。
③静——同“净”,洁净。
④畦——田园中划分成的小区。
⑤排闼——猛地推开六。
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,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,常跟附近居民来往,相处得很友好,很亲密,湖阴先生杨德逢,便是其中的一位。这一年夏初时节,诗人又来湖阴先生家作客,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,随口吟成这首绝句,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当院墙壁上。
诗的前两句描写院内景物:几间简朴的茅舍,由于经常打扫,檐洁壁净,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;一畦一畦的花木,装点着小小庭院,井井有条,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。后两句描写门外山水:一条快活的溪水,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,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;两卒多情的山峰,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,把青青的秀色送入眼帘。茅檐,花木,近水远山,诗人的视线步步延展开去,联成一幅田园山水画屏,写出湖阴先生院落的整洁幽雅和周转景色的优美可人。
描写居住环境,目的是赞美主人的品格。试想,茅舍清扫得洁净无苔,花木培植得井然有序,岂不是衬托着湖阴先生高雅爱美的生活趣味?门前溪水对和田的殷勤护卫,远处青山对主人的慷慨馈赠,不也反映着湖阴生活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吗?
当然,描写环境景物,赞美环境景物,赞美主人品格,归根结底还是抒写诗人自己的思想情操,表达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、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。
一水护田将绿绕,下一句是什么呀?
王安石《书湖荫先生壁》中的“一水护田将绿绕,两山排闼送青来”
本文由句豆网整理发布,不代表句豆网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udoujuzi.cn/p/1300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