举贤不避亲的下一句举亲不避嫌
前后全句子:
1、举贤不避亲,举亲不避嫌。
2、外举不避仇,内举不避子。
举贤不避亲,出自哪里?
出自《吕氏春秋》的《去私》
举贤不避亲仇
举贤不避亲仇,意思是举荐贤能的人不避开亲近和仇人,是一则关于春秋时期晋国人祁奚和晋平公的史事。
《去私》是战国时期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创作的一篇散文。这篇散文主要论述“去私”的必要性和何谓“去私”,尤其是以尧舜禅让、祁奚荐贤、腹纯诛子作为“去私”的榜样,并且指出,君主只有“诛暴而不私”,才能成就王霸之业。文章所选的故事比较典型,记述具体,重点突出,引事说理,说服力强。
这是一则关于春秋时期晋国人祁奚和晋平公的史事,出自《吕氏春秋》的《去私》。
正文:
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:“南阳无令,其谁可而为之?”祁黄羊曰:“解狐可。”平公曰:“解狐非子之仇邪?”对曰:“君问可,非问臣之仇也。”平公曰:“善。”遂用之,国人称善焉。居有间,平公又问祁黄羊曰:“国无尉,其谁可而为之?”对曰:“午可。”平公曰:“午非子之子邪?”对曰:“君问可,非问臣之子也。”平公曰:“善。”又遂用之,国人称善焉。孔子闻之曰:“善哉,祁黄羊之论也!外举不避仇,内举不避子,祁黄羊可谓公矣。”
译文:
晋平公问祁黄羊:“南阳地方没有长官,谁适合去补这个缺?”祁黄羊回答:“解狐适宜。”平公说:“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?”他回答:“您问的是谁适宜,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仇人呀。” 平公说:“很好。”依着他任命了解狐。国都里的贵族都称赞任命的对。隔了一些时候,平公又问祁黄羊:国家缺少了军事统帅,谁适宜担任这个工作?”他回答:“祁午适宜。”平公说:“祁午不就是你的儿子吗?”他回答:您问的是谁适宜,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儿子呀。平公说:“很对。”又依着他任命了祁午。国都里的贵族都称赞任命得好。孔子听到了这些事,说:“祁黄羊作的建议真好啊!推荐外人不排除仇人,推荐自己人不回避儿子,祁黄羊可以说是大公无私了。”
举贤避亲什么意思?
本地人不得为本地长官,婚姻之家不得相互监临,有血缘关系或者婚姻亲属关系的人,不得在同一部门或者地区为官。
举贤避亲在古代是我们国家选择人才的标准之一,《后汉书·蔡邕传》中说:"初,朝议以州郡想党,人情比周,乃制婚姻家之家机两州人士不得对相监临,至是复有三互法,禁忌转密,选用艰难,幽冀二州,久缺不补。
举贤内不避亲外不拒什么
举贤不避亲仇
举贤不避亲仇:举荐贤能的人不避开亲近和仇人。这是一则关于春秋时期晋国人祁奚和晋平公的史事,出自《吕氏春秋》的《去私》。
【词目】唯才是举
【拼音】wéicáishìjǔ
【近义词】
任人唯贤、举贤任能、知人善任
【反义词】
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荐举。推举人才的时候,根据人是否有才能来推举。只有有才能的人,才任用、推举。
三国·魏·曹操《求贤令》:“二三子其佐我仄陋,唯才是举,吾得而用之。”
什么叫举贤不避亲?
举贤不避亲:推举贤能的人不要避讳自己亲人。
举亲不避嫌:推举自己的亲人不要避讳嫌言嫌语。
本文由句豆网整理发布,不代表句豆网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udoujuzi.cn/p/1306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