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句豆句子网 / 句子列表3 /

入得清凉境既生欢喜心下一句

前后整句

入清凉境,生欢喜心。心如莲花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。

入得清凉境既生欢喜心意思

出自佛家一句名言:“入清凉境,生欢喜心。”而桂林有一座庙,庙门上有一副对联:“入清凉境 得欢喜心”。佛家的说法。就是心要宁静,感受到愉悦的心情。

无上清凉,是佛的境界。佛家有云:入清凉境,生欢喜心。八个字,道出了人生幸福的真谛。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”当一个人修心至最高境界,便会身心俱忘,到清凉之境,自由之境,心无一物,了无尘埃。正如《维摩诘经》所云:“随其心净,则佛土净。”

然而“天下熙熙,皆为名来,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”,外界的纷扰,心中的欲望,社会浮躁,入清凉境遥遥不可及。

入得清凉境既生欢喜心下一句

几家欢喜几家愁下一句接什么

竹枝歌,又名竹枝词,《月儿弯弯照九州》是自南宋以来流行于南方的的民歌。该民歌出自南宋建炎年间(1127~1130),述民间离乱之苦。原文如下:

这几句古诗下一句是什么

定风波 苏轼

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。雨具先去,同行皆狼狈,余独不觉。已而遂晴,故作此。

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

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

一蓑烟雨任平生。

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

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

苏轼词作鉴赏

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。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,于简朴中见深意,于寻常处生奇警,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,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。

首句“莫听穿林打叶声”,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,另一方面又以“莫听”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。“何妨吟啸且徐行”,是前一句的延伸。雨中照常舒徐行步,呼应小序“同行皆狼狈,余独不觉”,又引出下文“谁怕”即不怕来。徐行而又吟啸,是加倍写:“何妨”二字透出一点俏皮,更增加挑战色彩。首两句是全篇枢纽,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。

“竹杖芒鞋轻胜马”,写词人竹杖芒鞋,顶风冲雨,从容前行,以“轻胜马”的自我感受,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、笑傲人生的轻松、喜悦和豪迈之情。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,此句更进一步,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,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、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。以上数句,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,充满清旷豪放之气,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,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,心胸为之舒阔。

过片到“山头斜照却相迎”三句,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。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,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。

结拍“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”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,道出了词人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: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,毫无差别,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、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?句中“萧瑟”二字,意谓风雨之声,与上片“穿林打叶声”相应和。“风雨”二字,一语双关,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,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“风雨”和人生险途。

纵观全词,一种醒醉全无、无喜无悲、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读者面前。读罢全词,人生的沉浮、情感的忧乐,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。

入得清凉境既生欢喜心下一句

诗句有谁知道啊?

1、甜满中边一夜冰,璀璀璨璨自天成。——《从昭祖乞糖霜》宋·邓肃

2、甜于泉水茶须信,狂似杨花蝶未知。——《咏雪》杜牧

3、蕊繁蚁脚粘不行,甜迷蜂醉飞无声。——《远公亭牡丹》唐·李咸用

4、软炊脂白米,甜酿雪清泉。——《次韵竺梅潭老境》宋·陈著

5、腊月草根甜,天街雪似盐。——《马诗二十三首》李贺

本文由句豆网整理发布,不代表句豆网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udoujuzi.cn/p/467.html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QQ号:2681369226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