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不琢不成器的下一句是人不学,不知义
前后全句子: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学,不知道。
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,它短小精悍,琅琅上口,千百年来,家喻户晓。其内容涵盖了历史,天文,地理,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,所谓熟读三字经,可知千古事。基于历史原因,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,艺术瑕疵,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,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。
玉不琢,不成器什么意思?
器物的意思,成器表示成才。 玉不琢不成器是一个汉语词汇,拼音:yù bù zhuó,bù chéng qì,这句话从深层次形象的阐述了玉与人的“关系": 共同之处:两者都要“加工”,否则不成大器 不同之处:玉不雕琢,不会失去本性;而人则不然。 意思是如果玉不精心雕琢,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;如果人不努力学习,也就不会懂得道理,比喻人不经历磨难,难以成才。 最早出处为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学记》:“玉不琢,不成器,人不学,不知道。是故古之王者,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。《兑命》曰:“念终始典于学。”
其此之谓乎! 意思是:玉石如果不加琢磨,就不会成为可用之器;人如果不通过学习,就不会明白人生宇宙的各种道理。
因此古代的君主在建立国家、统治百姓的时候,总是把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。《尚书》的《兑命》篇说:“要始终如一地注重学习。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玉不琢不成器的下句是什么啊
完整的一句应是这样的:
玉不琢,不成器。人不学,不知义。为人子,方少时。亲师友,习礼仪。
一块没有经过雕琢的玉石,是不能成为美玉的,一个人如果不经过教育,是不会知道礼仪的,作为子弟,年轻的时候应该多亲近良师,交结义友,学习礼貌礼节。
琢:雕琢
器:有用的材料
义:道义、伦理
少:年少
亲:亲近、尊敬
师:老师、师长
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礼。这句话是出自孔子的论语吗?
并非孔子说的,出自《礼记·学记》是出自《礼记·学记》请加分
子不学非所宜老不学下一句是什么
这句子是: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;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三字经: 子不学、非所宜、幼不学、老何为
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,是不对的!年纪小的时候。 ,不肯努力、用功学习,等到年纪大了,还能有什麼作为呢?只知不学,非所宜,幼不学,老何为的那两个是反义词。
本文由句豆网整理发布,不代表句豆网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udoujuzi.cn/p/756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