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句豆句子网 / 句子列表3 /

不以物喜的下一句,全句意思及前后句

不以物喜的下一句不以己悲

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

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的意思?

1、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的意思是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,是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中的千古名句形容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好,这句话采用的是互文手法,和《木兰诗》中“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归”的翻译方法是一样的。

2、“不以物喜”是说,不要以物质的得到而喜悦,因失去而悲伤。得到时心里平静,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,自己努力的回报;失去时处之泰然,认为这些都是浮云。得不喜,失不忧,有也好,无也罢,顺其自然,思想的丰富,知识的获得,精神的提升,美德的推广,是人生的高级享受。人生唯有不拘于物,不困于时,方能更加自在快乐。

3、“不以己悲”一是说不要总是感叹自己命苦你认为自己困苦,可千百年来,天下众生中的许多人,所遭受的苦难要远远超出你的想象。如果你老是感叹自己悲苦,那就不是可怜而是可笑。总是抱怨自己命苦的人,不会改变任何现实,只能是生老病死之中默默离去。二是说不要总是以个人的得失好恶而评判天下,而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。这是一种愚昧自私。人不仅要以正当的方式谋得自我生存,更要有客观的眼光和大我的境界看世界,更要有责任尽力帮助别人,推动社会进步,提升人类文明,这才是宽广的人生,至高的人生。

4、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一语出自宋朝范仲淹的《岳阳楼记》,原文如下: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居庙堂之高,则忧其民;处江湖之远,则忧其君。是进亦忧,退亦忧;然则何时而乐耶?其必曰: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!”

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后面是什么

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后面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;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。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《岳阳楼记》。

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名著《岳阳楼记》,意思就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。表示了古仁人(古时品德高尚的人)的处事深远与豁达胸襟。该句用了互文修辞手法。

《岳阳楼记》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(1046年10月17日)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。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,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,揭示了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的古仁人之心,也表达了自己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爱国爱民情怀。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,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、风雨阴晴和“迁客骚人”的“览物之情”结合起来写,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,扩大了文章的境界。全文记叙、写景、抒情、议论融为一体,动静相生,明暗相衬,文词简约,音节和谐,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,成为杂记中的创新。

范仲淹(989年8月29日-1052年5月20日),字希文,汉族。苏州吴县人。北宋杰出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。

范仲淹幼年丧父,母亲改嫁长山朱氏,遂更名朱说。大中祥符八年(1015年),范仲淹苦读及第,授广德军司理参军,迎母归养,改回本名。后历任兴化县令、秘阁校理、陈州通判、苏州知州等职,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。康定元年(1040年),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,采取“屯田久守”方针,巩固西北边防。庆历三年(1043年),出任参知政事,发起“庆历新政”。不久后,新政受挫,范仲淹被贬出京,历知邠州、邓州、杭州、青州。皇祐四年(1052年),改知颍州,范仲淹扶疾上任,于途中逝世,年六十四。追赠兵部尚书、楚国公,谥号“文正”,世称范文正公。

范仲淹政绩卓著,文学成就突出。他倡导的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有《范文正公文集》传世。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名著《岳阳楼记》,意思就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。表示了古仁人(古时品德高尚的人)的处事深远和豁达胸襟。 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是中国的传统道家思想,讲究无为心态。是一种思想境界,是古代修身的要求。 即无论外界或自我有何种起伏喜悲,都要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。

不以物喜的下一句

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的下一句

居庙堂之高,则忧其君;处江湖之远,则忧其民

本文由句豆网整理发布,不代表句豆网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udoujuzi.cn/p/8771.html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QQ号:2681369226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